2013年3月13日

最近两天把买来的书都读了一遍,一本是《精益创业》,而另一本是《四步创业法》。

这两本都是在创业领域而言不可多得的好书,个人比较喜欢《四步创业法》,它更加实际一点,而《精益创业》更加适合研究创新创业。

      两本书都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科学利用资源。因为创业的过程中就是控制成本、检测质量以及螺旋改进的一个过程,而成本在很多公司来说又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刚刚航起步的创业公司。它们自身的大量资金来自于风险投资者,而一旦有资金缺口,那都是致命的。

下面我将会把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做个总结(也算是我的读后感)

学习(公司发展的价值):

      如《精益创业》中提到,价值与浪费,这里描述的是当你创造价值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话,那么你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表示你浪费的越多。而当你不想自己创造的价值白白浪费就不能一直按照你自己的观念去进行,要停下来,思考与学习。IMVU在开始的时候一直认为客户需要的是一个cool的东西,而一厢情愿地觉得客户会帮助它们把程序给自己的朋友推广。

      但进行了小范围的天使客户实验之后发现,客户远远不会希望把一个自己还不确定足够cool的东西推广出去,因为这会影响客户自身形象。这时候IMVU的开发者们开始从客户的角度思考:是什么东西给客户创造了价值(产品的价值往往体现在那个东西给客户自身创造的价值多少而定)。

      并且你会发现,每个产品要学习的东西并不一样,往往是你在之后才发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事后诸葛亮了….

      由于公司发展不存在必然性,所以一旦发展不成功的话,那么学习就会是你在这过程中的价值,同时它也是必然价值和你以后的人生经验

实验 :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观念,开发产品就是一个不断实验的过程,你不能做任何假设,你要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产品都在做的东西(其实说起来,这个并不是精益创业模式提出,它已经在各种实践中得到验证,是可行的),但在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概念,那就是“最小可行产品”,换句话说,也就是功能性界面原型。在你不敢保证产品一定成功的情况下,做实验可以得到用户反馈改善功能,而且一旦程序出现问题,也只是影响小范围的实验用户,不会对产品以后发展造成太大损害。

衡量:

      IMVU的创新核算是我在书中感觉比较有趣的东西:

    1. 每天花五美元提升产品(每天利用一些资源来改善产品)
    2. 同期群分析(潜在客户群转化为真正顾客的销售漏斗)

      要尽量创造自己产品有价值的创新核算方式,这些并不通用,只是这个概念的确是很多产品都没有做到的,只是盲目关注一些虚荣指标。

      下面列出一些虚荣指标(并不仅限于):

    1. 用户注册量(注册,并不代表就是你的用户,还需要关注用户流失量)
    2. 网站数据量(网站的数据增多是必然的,只要还存在一个活跃用户,网站数据量都会在增加,需要关注增加的幅度变化和内容的质量)
    3. 用户反馈减少(用户反馈减少并不一定代表,产品越来越稳定,有可能是用户已经对产品失去信心而导致,需要和别的指标一起才能下定论)

       对于衡量数据我们需要做到可执行、可使用、可审查这三点

    • 为防止团队之间的互相指责和争功(每个团队都会存在类似问题,不需要回避)
    • 而可使用性则是更容易理解(公司各个职员),更容易获得,这样有助于开发团队了解产品情况,而不是瞎说…
    • 审查则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作为审核数据,但是尽量不要让团队成员出现错误的判断或者假设,否则这样会让他们在被否决的时候失去信心和士气

转型还是坚持:

       这个我觉得我需要拿出来强调一下...

       真的,我认为企业都是在不断转型中获取革新,或者是对产品的信心而创造一个里程碑产品。而矛盾在此产生,是该转型还是坚持呢?

       一旦想到了要转型,就表明你开始对自己的产品开始有点不信任,或者说是被别人的产品所震慑。

       对于转型还是坚持在《精益创业》中存在一个评价标准:

    1. 产品实验的效率降低
    2. 感觉到产品开发成效低于预期

       当然,这也只是评价标准,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但定不可鲁莽转型,而是要开始关注转型的道路。

       转型数量决定了新创公司的跑道,每一次转型都需要大笔资金,而你的可用资金(在没有新的融资的情况下)可用于转型的次数就是你新创企业的生存时间

       转型存在很多风险:

    • 被虚荣指数导致的转型,会直接让你的团队对你的决策不满
    • 没有清晰的前提假设,不能经历到原有路线的失败,而导致不能很好地做出根本性的转型
    • 创业者自身的恐惧,转型代表否定自己原有的说法,并且你还要说服投资者接受新的提案,这都是不容易办到的,并且还会让投资者对你失去信任

在此,对于用户跟踪调查,大家可以了解一下NPS(客户净推介值),对于评估公司的满意度很有用处。达到50%那就已经表明你的产品很有优势了…

以上大部分内容来自《精益创业》理论

相对于上面一本书,我更喜欢《四步创业法》,因为它更在实在

首先这这里介绍一下它里面所提到的四步创业:客户探索、客户检验、客户培养、组建公司

image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客户开发方法的书,其实不然,我们的产品研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直在与客户打交道,获取客户资料,获取客户反馈而改善产品,让客户们愿意花钱购买产品。

而两本书中都提到一个名词:天使客户

这类客户对于你的产品非常迫切,甚至都自己在找办法在解决,这类客户最愿意等待你的产品,即便并不完善,只要有它需要的功能他们就很乐意使用甚至付费。

在下面我介绍一下产品前期各种客户类型:

    1. 未意识到问题存在的客户
    2. 意识到问题存在的客户
    3. 主动寻找解决途径的客户
    4. 自己动手制定解决方案的客户
    5. 打算(或已经)申请预算购置产品的客户

其中天使客户一般在后两种里面找,如果情况允许,他们甚至可以成为你的产品顾问。

客户探索过程如下:

image

 

客户检验流程:

image

客户培养流程:

image

组建公司:

image

 

 

其中对于客户过渡和市场分类、营销模式两本书中均有阐述

客户过渡中存在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潜在客户与主流客户之间存在的鸿沟

市场分类:

    1. 现有市场
    2. 细分市场
    3. 全新市场

营销模式分类(增长引擎):

    • 粘着式增长引擎
    • 病毒式增长引擎
    • 付费式增长引擎

暂时写到这里吧,后续还会有修改和跟进。

posted @ 2013-03-13 23:34 小影帆 阅读(29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3年3月11日

摘要: Python+Django 开发真心快速…一个app,创建到完成,几乎不需要半个小时。数据库sync自动创建….只要把app import之后,很多相关功能Django都已经帮你处理了。所以在开发项目原型的时候真的很有用,但性能上我就不敢说,毕竟python不是专门面向Web开发的语言。 路由设置也不再需要像其它语言那样另建立一个文件来设置路由,而且全部文件只要startapp就创建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11 20:50 小影帆 阅读(48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3年3月8日

摘要: 1: <?php 2: if(file_exists("package.xml")){ 3: $xml = simplexml_load_file("package.xml"); 4: } 5: if($xml){ 6: print_r($xml->components->component->componentTab...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08 23:02 小影帆 阅读(26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今天,3月8号妇女节,先祝各位女士们节日快乐。母亲们身体健康,奶奶们长命百岁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不能停下来,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可能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吧,然后一点一点地开始被所谓的“重要事情”所耽搁,回头细想一下,可能真的应该静下来记录一下自己的轨迹,回想一下自己的感受。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每周坚持写博客。 一来,训练我的作文能力(说真的,我都感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08 22:48 小影帆 阅读(21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10月27日

摘要: 信号量 信号量使用一个整型变量来累计唤醒次数,供以后使用。(可以为0或者正值) 互斥量 互斥量是一个可以处于两态之一的变量:加锁、解锁 管程 进程间的通信,也就是高级同步,是为了解决死锁以及一些不可预测和不可再现的问题。 信号量上的P、V操作 调度算法: 批处理系统 1、先来先服务(first-come first-serverd) 2、最短优先作业(shortest job firs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0-27 21:47 小影帆 阅读(32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10月11日

摘要: 分表策略: 数据量剧增的时代,IO成本显得那么的高昂,使开发人员越来越多地关注数据库优化的技术,其中分表技术是最基本的一项方式 分表其实对于IO优化并不显得太有帮助,它更多的是给于数据库的减压(索引查找问题),它给于维护人员节省了很多工作 如:DBA想翻找2011年数据库里的数据(假设500GB) 若不进行数据分表,2011~2012的数据全部都会挤在一张表内,当然,其实上面的是很夸张的数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0-11 22:58 小影帆 阅读(52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8月14日

摘要: 有人可能觉得项目都是应该有条有序,有甘特图、计划表、子模块优先级、程序可维护性等。 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如意,我们的产品很多时候有各种不一样的意外:客户临时反馈的重大bug、程序性能瓶颈、程序业务逻辑错误,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得返工;其实说白了,就是无用功。如果一个项目在前期做好了业务逻辑和数据结构等安排就可以省去了很多考虑的时间(比如powerbuilder、rational rose) 对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4 19:40 小影帆 阅读(20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6月22日

摘要: 我个人感觉,真的程序性能优化十分重要,所以在这里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总结,需要干货的朋友可以移步,抱歉!~ 一、系统性能 Throughput(吞吐量) Latency(系统延迟) 前者是针对Web应用,其实后者也有很大用处(纯属个人总结),比如利用大量后台脚本构建的系统(豆瓣就是如此,发现自己好喜欢拿豆瓣说事)。但是其实豆瓣更关注的是系统IO,这后面会讲到 MIPS(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22 22:30 小影帆 阅读(24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4月15日

摘要: 连接JNDI import java.util.*;import java.sql.*;import oracle.jdbc.pool.*;import javax.naming.*;/** * <p>Title: </p> * <p>Description: </p> * <p>Copyright: Copyright (c) 2004</p> * <p>Company: </p> * @au...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4-15 09:46 小影帆 阅读(29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2年4月10日

摘要: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之间的区别 (1)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 (2)文件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分离 (3)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4)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4-10 15:44 小影帆 阅读(125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导航

< 2025年4月 >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统计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